关于海门电厂 “9 · 30 ”事故通报
2021年9 月 30 日下午,海门电厂发生一起硫化氢气体中毒事故,造成两人经抢救无效死亡,一人受伤。
一、事故经过与处置情况
9 月 30 日,电厂按计划开展 4D 检修后分步调试,在主机循环水系统完成注水排气后,两名外包人员在现场巡检员离开小机凝汽器区域后随即进入该区域,在接近底部时瞬间倒地昏迷。另一电厂职工接报后就近由另一侧进入该区域,亦晕倒在步梯底部。三名中毒人员先后被抬至室外实施急救,并由救护车送医抢救,其中一人恢复心跳后转入 ICU,另两人经抢救无效死亡。事故发生后,电厂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通过三个渠道进行报告,并成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和 5 个专项工作组,在集团公司、分公司指导下全力推进善后处置、事故调查各项工作。
二、原因分析与暴露问题
据广东省安全生产技术中心初步技术分析报告,判断为赤潮海水叠加异常高温天气,导致循环水管道内附着的海生物加速腐烂,在封闭缺氧环境下产生并积存高浓度硫化氢气体,在循环水系统注水排气过程中突然溢出进入小机凝汽器区域,导致同一时段内进入该区域的人员发生硫化氢气体中毒昏迷。该案例为电力行业首例,超出电厂循环水系统常规风险辨识和安全性评价可预测范围,需要对其产生机理和防范措施做进一步研究。
事故的发生,充分暴露出我们在贯彻落实总书记安全生产重要论述上存在较大差距,危险辨识经验有局限,风险预判知识有盲区,安全管理不同程度停留在表面、表层、表象,发现新问题、化解新风险的思考不够深入,敏感度、重视度、能动性不强,在应急处突机制,狠抓培训实效、强化员工技能上存在明显短板。
三、整改工作开展情况
事故发生后,电厂第一时间对检修现场进行停工整顿,一是在汽动引风机室加装有毒有害气体自动监测报警装置,为生产人员增配移动式气体监测仪;二是组织电厂和外包单位全部 633 名生产人员开展警示教育和安规考试,对安全意识、能力进行再培训、再巩固、再提高;三是按照分公司统一部署,全面开展以“戒三表、求三实、抓三大”为主题的“安全警示教育月”活动,全厂牢固树立“归零思维”,从思想认识、履职尽责、工作作风等方面深入反思,深刻警醒;四是开展以责任落实、两票三制、危险源管理等 9 项管理内容,特殊作业、通风设施、安全标示等 6 项现场管控内容为主线的大排查大整改,坚决做到全面彻底、不留死角,以整改成效夯实安全基础,重新构筑安全屏障;五是同步制定复工复产方案,两台检修机组分别于 10 月 15 日、20 日顺利并网运行,切实扛起保电保供政治任务。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为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切实修复安全短板,弥补管理漏洞,杜绝不安全事件再次发生,迅速扭转安全生产被动局面,海门电厂下来将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提高政治站位,保持工作定力。班子成员主动靠前、主动担责,团结和带领全厂干部职工,结合“安全教育警示月”和“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持续深化源头治理,深化隐患排查,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层层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守牢安全生产底线,推动各项工作迅速回归正常。
(二)强化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全面加强风险辨识工作,持续改进风险管控手段,确保安全风险可控在控。化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改进培训方式,狠抓培训效果,确保人员熟知岗位安全操作技能、危险因素辨识能力与有效的应急处置能力。
(三)提升生产现场的安全防护水平。举一反三对电厂类似厂房(区域)开展通风设施专项大排查,对排查结果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增加强制通风设施及安装有毒有害气体在线检测报警装置,切实降低安全风险,提高安全防护水平。
(四)邀请环境与生物相关研究单位,专题研究滨海电厂海水管道海生物腐烂产生高浓度硫化氢的机理、时空特性、量质关系,制定针对性的技术防范措施,凝练可复制的经验,为滨海电厂防范同类事故发生提供借鉴。
(五)加强外包队伍管理,严把外包队伍选择关。按照“四个一样”要求将外包单位纳入电厂安全和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执行考核、问责、联责机制。开展外包单位和人员评价,建立合理奖惩机制,倒逼外包单位加大安全投入,加强教育培训,保持核心技术人员稳定,提升风险辨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六)切实加强电热保供能力。提前谋划,协调资源,千方百计做好燃料保供控价工作,全力提升电厂煤炭库存、确保煤炭资源满足发电需求;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提高机组设备健康水平,全力保障运行机组顶峰能力;组织开展各机组供热方式运行优化,提高供热能力和可靠性,确保满足热用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