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河矿“1·15”11W巷冒顶事故

 1、基本情况

  寺河矿连采一队所掘的11W、15W巷,从2003年元月份开始一直处在地质构造区,煤质疏松,顶板破碎,瓦斯涌出异常,顶板和瓦斯管理难度加大。经常出现塌顶片帮、瓦斯超限断电现象,生产不能连续进行。1月15日0点班,11W巷掌面右侧揭露断层,现场跟班人员向有关部门作了汇报,生产技术室决定暂停掘进,准备15日早班进钻机探断层。0点班停止向前掘进,将锚杆支护到距掌面1.4m,打了2排锚索,靠左帮横川贯通处钢带上又加打了1根锚索。夜班下班前将连采机开到7#横川内。截止15日早班,15W—11W7#横川距贯通还剩3m。

  2、事故经过

  15日早班连采一队为生产班,队安排贯通7#横川。到工作面接班后,连采机停在7#横川内,锚杆钻机停在11W巷距掌面10m处。当班共出勤21人,由于瓦斯涌出异常,时常出现超限断电,生产不能正常进行,班长崔旭明安排一部分工人去搞文明生产,留一部分工人等候瓦斯稳定后贯通7#横川。约14时开始割煤,15时将贯通处的煤出完,还没来得及支护,瓦斯又超限断电,人员全部撤出7#横川。16时50分,贯通处顶煤开始垮落,并迅速向11W巷扩散,锚杆、锚索失去稳固作用,直接顶与煤顶一起冒落下来。冒落面积:7#横川贯通处3×5m、11W巷靠掌面4×5m,冒落最高高度达4m,顶部呈马鞍型。冒顶后将锚索拉断2根,2排顶锚杆冒落。

  3、事故原因

  ⑴工作面遇断层,煤体疏松,顶板破碎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也是主要原因。

  ⑵现场管理有漏洞,规程落实有差距,是事故发生的一个管理原因。规程规定锚杆排距为1m,而现场施工中以片网宽度确保锚杆排距,致使多数锚杆排距普遍大于1m,最大达1.4m;角锚杆角度普遍达不到规程规定的30o,巷道超宽致使角锚杆不到帮,失去了角锚杆将压力分解到两帮的作用。多数锚杆锚固长度达不到设计要求,规程规定锚固长度1.3m,冒落的锚杆长度有1根440mm、有1根650mm、有2根未粘锚固剂。

  ⑶技术管理有漏洞,是造成事故的技术管理原因。

  1)11W巷遇构造后,生产技术室只考虑到如何探明构造,而忽视了贯通处的顶板管理。连采一队15日早晨向生产技术室作了汇报,生产技术室虽派人到现场进行了观察,但对7#横川的贯通重视不够,没有指导队组进一步采取具体措施。

  2)规程规定“遇地质条件变化,顶板不完整时,应及时缩小控顶距,并可采用锚索补强或缩小排距等措施”,未考虑到使用原来规定的锚固剂数量能否达到规定的锚固长度(部分锚固剂进入发育的裂隙中,支护强度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