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冈市火云煤矿“8•29”顶板事故
一、事故基本情况
1.事故发生时间:2009年8月29日11时。
2.事故单位名称: 武冈市火云煤矿。
3.事故发生地点:+350m水平西一工作面通风上山联络平巷。
4.事故类别:顶板事故。
5.事故伤亡情况:死亡1人(详见附件2)。
6.直接经济损失: 31万元(详见附件3)。
二、事故单位概况
(一)矿井概况
火云煤矿位于武冈市文坪镇双江村,矿区内有3km乡级公路与1865线公路相连,距武冈城区18km,交通比较方便。
火云煤矿属武冈市16对保留矿井之一,于2000年建井,2001年简易投产。该矿为私营股份制企业,矿井原始股本金共计200万元,其中:邓小红100万元、李文军40万元、沈承武和邓联平各30万元。
因为资源不足,为解决矿井的接替问题,火云煤矿在2005年申请扩界,湖南省国土资源厅以“湘采划发[2008]0497号”文件划定了新的开采范围,矿区面积为0.8344km2。
矿井原核定生产能力为3万t/a。2007年3月列入扩能改造,并由邵阳市煤矿设计室进行了技术改造初步设计和《安全专篇》设计,扩能改造初步设计已经邵阳市煤炭局予以批复,《安全专篇》已经湖南煤矿安全监察局娄底监察分局批准,设计生产能力为4万t/a。
根据设计,矿井在北部和南部分别新掘主井、风井,现新主井已在+370m水平落底,计划在老井+350m水平东大巷向南掘进与新主井贯通。事故发生前新、老井尚未贯通,系统各自独立,事故发生在老井+350m水平的西一工作面通风上山联络平巷。
矿井现有职工98人,其中:老井58人,新井40人。由沈承武任法人代表,负责对外协调和证照办理等工作;霍正生任矿长,负责矿井全面工作及老井的生产管理;李清录任安全副矿长,负责老井的安全管理工作;蒋时兵任副矿长,负责新主、风井的全面工作;黄建明任生产副矿长,负责新主井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李世国任副矿长,负责新风井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陈顺根任测量技术员,负责新、老井的测量、制图等技术工作;老井由矿长霍正生和安全副矿长李清录兼任安全员,配备了一名专职瓦斯检查员(尹立明),另由安全副矿长李清录兼任一个班的瓦斯检查员。事故当班事故地点的安全员和瓦斯检查员为李清录。
矿井证照:采矿许可证号为4300000520605,有效期2005年4月~2008年4月;生产许可证号为204305810422,有效期2007年7月6日~2008年4月1日;安全生产许可证号为(湘)MK安许证字[2005]0916号,有效期2005年11月6日~2008年4月30日;工商营业执照号为4300002200292(1-1);矿长安全资格证号为第湘煤安字第D20040805号;矿长资格证号为湘煤-0502085。
矿井采用“二•六”作业制,分别为:8.00~14.00,14.00~20.00。目前因矿井正在技术改造,没有组织生产,故只安排一班作业(8.00~14.00),两班人员轮流进行,一天休息一天工作。老井主要安排在+350m东大巷掘进与新主井贯通和西一、西二工作面巷道维修及系统维护。
矿井位于龙江向斜南段西翼文坪井田西端浅部4线西侧,呈一单斜构造,褶皱、断层均不发育,边界有次级褶皱发育。矿区没有大的断裂,构造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该矿开采龙江煤田文坪井田资源,矿区内赋存六个煤组共13层煤,其中5、6煤层为矿井主采煤层,4煤层局部可采;矿井+360m以下资源已采完,现开采6煤层浅部资源。
4煤层为黑色,具条带状结构,块状、碎块状构造,煤厚0.3~0.45m,平均厚0.4m,属较稳定型煤层。该煤层距5煤层约5~6m。顶板为黑色砂质页岩,富含菱铁矿结核,易垮落,属不稳定的一级顶板。底板为黑色页岩,无底鼓现象。
5煤层呈层状、似层状,煤厚0.4~0.52m,平均厚度0.45m,为较稳定型煤层。具条带状构造,煤层内一般无夹矸,煤层结构简单。该层距6煤层6~7m。直接顶为石英粉砂岩,为标志层;底板为黑色页岩。
6煤层呈层状,厚度较稳定,煤层结构简单,无夹矸现象,煤层厚度0.4~1.05m,平均厚度0.72m,属较稳定型煤层。煤层直接顶为浅灰色含炭质石英粉砂岩,厚0.6~1.2m,老顶为黑色砂质页岩,较稳定。
矿井2008年进行了瓦斯等级鉴定,根据湘煤行[2009]26号文件批复,该矿相对瓦斯涌出量为4.56m3/t,相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5.04m3/t,属低瓦斯矿井;煤尘无爆炸危险性,煤层不易自燃。
矿井水文地质简单,正常涌水量10m3/h,最大涌水量20m3/h。
矿井老井为斜井开拓,主斜井井口标高+384m,坡度27°,落底+348.5m,全长78m,半圆拱砌碹支护;一号风井为立井,井口标高+405m,落底+385m,圆形拱砌碹支护;二号风井为立井,井口标高+391m,落底+385m,圆形拱砌碹支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