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建工险风险简析
转载:
道路的分类
我国按照道路的使用特点,可将道路分为城市道路、公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和乡村道路。除对公路和城市道路有准确的等级划分标准外,对林区道路、厂矿道路和乡村道路一般不再划分等级。
按照国家 1991 年颁布的《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将城市道路根据其在道路系统中的地位、交通功能、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以及车辆行人进出的频度分为四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快速路城市道路中设有中央分隔带,具有四条以上机动车道,全部或部分采用立体交叉与控制出入,供汽车以较高速度行驶的道路。又称汽车专用道。快速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60-100km/h。
主干路连接城市各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主干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40-60km/h。
次干路承担主干路与各分区间的交通集散作用,兼有服务功能。次干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30-50km/h。
支路次干路与街坊路(小区路)的连接线,以服务功能为主。支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20-40km/h。
按照国家 1997 年颁布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将公路按照年平均昼夜交通量(车辆数)分为五类: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高速公路:是具是有特别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的公路,有四个或四个以上车道,并设有中央分隔带、全部立体交叉并具有完善的交通安全设施与管理设施、服务设施,全部控制出入,专供汽车高速行驶的专用公路。能适应年平均日交通量(ADT)25000辆以上。
一级公路:是连接重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部分立交的公路,一般能适应ADT=10000~25000辆。
二级公路:是连接政治、经济中心或大工矿区的干线公路、或运输繁忙的城郊公路,能适应ADT=2000~10000辆。
三级公路:是沟通县或县以上城市的支线公路,能适应ADT=200~2000辆。
四级公路:是沟通县或镇、乡的支线公路,能适应ADT<200辆。
道路工程的主要风险因素
1、地形、地貌风险
道路施工沿线的地形、地貌的类型、成因、特征与发展过程;地形、地貌与岩性、构造等地质因素的关系;地形、地貌与工程地质条件的关系,对路线布设及路基工程的影响等。
2、地质风险
地质的层序、层度、时代、成因及其分布情况;岩性、风化破碎程度及风化层厚度;土石的类别以及地震及对工程的影响等。
A、 地质构造:断裂、褶曲的位置、构造线走向、产状等形态特征和地质力学特征;岩层的产状和接触关系,软弱结构面的发育情况及其与路线的关系、对路基的稳定影响等。
B、 风化破碎程度及风化层厚度。
C、 特殊土质、不良地质:各种不良地质现象及特殊地质问题的分布范围、形成条件、发育程度、分布规律及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D、 地震:根据沿线地震基本烈度的区划资料,结合岩性、构造、水文地质等条件,确定≥7 度的地震烈度界线。
3、气候风险
公路沿线地区的历史的气温、降雨量、降雪量、冰冻深度、日照、是否台风区、风力、风向等。
4、水文与水文地质风险
水文指地面径流、河流的洪水位、河岸的冲刷与淤泥情况等;水文地质则是指地下水位、地下水移动的规律、有无泉水及层间水等。
5、施工技术风险
是否应用新的施工工艺或方法、施工工艺是否落后、施工技术和方案是否合理、现场计划进度是否合理、场地沉降或地基移动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行政和外界对施工方案和技术是否会有干扰、临时设施的设计和施工、安全措施是否得当等。
6、现场条件风险
是否存在征地拆迁拖延、现场情况调查不充分、地质资料不充分、不可预见的地下问题、三通一平拖延、供水供电不稳定、场地排水问题、通讯不畅等。
7、设备风险
施工设备供应或进厂拖延、施工类型不配套或不合格、施工设备生产效率低、施工设备或备件不足、施工机械故障、施工设备安装或调试失败、设备维修保养不当或超负荷等。
8、材料风险
原材料或成品半成品定货或供应不足、原材料或成品半成品品种和数量的差异、原材料或成品半成品质量不合格、材料浪费、运输储存和施工中损耗、特殊材料和新材料的使用问题、事故的影响等。
9、人员风险
工人素质、管理人员素质、技术人员素质、承包商和监理工程师不合作、施工人员安全预防等。
10、管理风险
I 、未经上级技术部门同意,擅自改变施工方法等;
II 、不严格遵守设计文件、施工组织设计、《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路线勘测规程》等行业规则的要求和规定组织施工,达不到“均衡生产,有序施工”的要求;
III 、安全、质量意识淡薄,在施工中存在侥幸心理、偷工减料、弄虚作假等,造成工程质量远远达不到设计要求;
IV 、 由于不合理工期、不合理造价等宏观决策,引起施工过程中强行追求进度,造成工程质量不到应有的要求,从而引发工程事故。
最后请各位核保人注意的影响道路工程风险“最最最”大的一点风险因素就是:是否是重庆道路?理由你们肯定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