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大型企业的主要设备管理模式及特点

目前,国有大型企业的设备管理主要有三种模式。

 

(1)以全寿命周期管理为原则的综合管理体系。即通过一定的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选型、购置、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整个寿命周期进行综合的科学管理。这一模式即通常所说的设备综合管理模式。大多数离散制造企业的设备管理以此模式为主。

 

(2)以点检定修为主导的设备维修管理体系。点检定修管理模式是在点检制、预防维修的条件下,将检修负荷压到最低限、强化减少维修停机时间、实现可预测的均衡修理负荷的一种维修方式。目前在流程工业企业特别是冶金企业多采用这一管理模式。

 

点检定修模式包含着定修和预防维修两个维修方式的关系处理,定修关注的重点是均衡修理负荷,预防维修关注的重点是以合理维修周期时间为基础的主动预防。而预防要付出两种代价,一是按时间周期进行修理,维修负荷可能较大,二是维修引起的停机时间可能较多,只有在维修时间依据足够科学的情况下,预防维修才是经济性的修理。一般情况下,对流程型企业来说,由于生产工艺系统的连续性作业特点,使预防维修实行起来难度很大,所以,就希望能在一次必要的预先设定的停机修理中,尽可能使受到影响的相关设备(工艺系统或生产线)都同时进行检修,以减少频繁停机修理对生产造成的影响。这便是为什么将定修理解为在点检制和预防维修前提下,追求可预测的均衡修理负荷的原因。

 

实际上,定修定的是时间周期,这个周期因流程型企业生产的特性,而被重要更换件的使用寿命所限制。所以就希望利用更换件被停机更换时的停机时间,去做一些相关设备的检修工作,更换作业与检修工作就都被视为定修的内容了。

 

实际工作中是不可能存在恰恰要停机更换零部件时,其他设备就刚好是需要检修的,在停机更换零部件时所实施的检修,也与预防维修一样,可能只是一种预防性的检修,它也可能造成非更换零部件的设备的过度检修,而那些未修的设备,也不一定在下次更换零部件之前不产生问题。为解决这一新的问题,不得不以频繁的检查和监测来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

 

如果监测和检查(被称为点检)能保证及时发现除更换件外的其他零部件的遗患或问题,也还是要进行修理或整改,要么带病运行,要么停机修理。目前,这个问题是流程型企业维修活动中的主要困惑之一。

 

 (3)以TPM为主导、结合点检定修和综合管理形成的设备管理模式。这一管理模式的主要问题是TPM管理的执行有效性。在那些实施TPM管理较好的企业,这一模式主要以TPM管理的基本方法为主实施管理。

 

概括来说,中国企业不管以何种设备管理模式为主,基本上是将多种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进行综合应用的结果。企业追求的管理模式是全寿命周期管理+预防维修(PM)+点检定修+TPM管理的基本模式的组合或有所侧重。

 

据此,具有中国特色的设备管理模式可被描述为:以全寿命周期管理为原则、以点检和预防维修为核心、以TPM为规范化管理基础,对设备实行标准化管理和综合管理。

 

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设备管理模式过程中,很多企业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探索,但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主要原因是:中国经济和企业的快速发展,使企业管理处于不稳定状态,管理组织和管理体系尚处在发展过程中,设备管理也不例外;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经过学习、引入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管理效果,但尚处于与固有的管理体系及其思维方法相互融合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中国的企业实际进行改造和创新;由于大型企业工艺流程复杂、设备种类多、数量大、新旧程度和技术水平差异较大,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要解决如何执行的问题,难度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