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常见设备设施常见隐患排查清单

一、反应釜、反应器安全隐患

1、釜体或器壁出现磨损、腐蚀、裂纹,导致强度下降,引发物料泄漏;

2、搅拌器轴封损坏,造成物料泄漏或空气进入,引发反应异常或安全事故;

3、搅拌器桨叶松动、变形或磨损,影响搅拌效果,导致反应不均匀,局部过热或反应不完全。

4、安全阀、爆破片等泄压装置未定期校验,超压时无法正常开启泄压;

5、压力表、温度计等监测仪表不准确或损坏,无法及时掌握反应过程中的压力、温度变化;

6、紧急切断装置故障,在发生紧急情况时不能迅速切断物料供应。

7、反应过程中物料配比错误,导致反应失控;

8、反应温度、压力控制不当,超过设备的设计承受范围;

9、冷却系统故障,无法及时带走反应产生的热量,造成反应温度急剧上升。


二、贮槽、罐区、槽车安全隐患

10、罐体因腐蚀、碰撞等原因出现泄漏,导致物料流失和环境污染,甚至引发火灾爆炸;

11、罐体基础下沉、倾斜,使罐体变形,破坏密封结构,引发泄漏。

12、液位计不准确,导致物料储存量控制不当,出现溢罐或抽空现象;

13、呼吸阀堵塞或失灵,影响罐体的压力平衡,可能导致罐体变形或破裂;

14、阻火器失效,无法阻止火焰蔓延,增加火灾爆炸风险。

15、装卸管道、接头密封不严,在装卸过程中发生泄漏;

16、装卸过程中未按操作规程进行,超压、超流速装卸,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17、槽车静电接地不良,在装卸易燃易爆物料时,易产生静电火花引发火灾爆炸。


三、冷凝器、再沸器安全隐患

18、换热管结垢严重,影响换热效率,增加能耗,还可能导致局部过热;

19、换热管腐蚀穿孔,造成管程和壳程介质互窜,引发反应异常或安全事故;

20、换热管与管板连接处泄漏,导致介质泄漏。

21、密封垫片老化、损坏,造成介质泄漏;

22、密封螺栓松动,使密封效果下降,引发泄漏。

23、冷凝器冷却介质供应不足或中断,导致设备超温;

24、再沸器加热源控制不当,使物料温度过高,可能引发分解、聚合等危险反应。


四、管道及管件安全隐患

25、管道腐蚀、磨损,壁厚减薄,强度降低,容易发生破裂泄漏;

26、管道受外力作用(如振动、碰撞、热胀冷缩)产生变形、裂纹,导致泄漏。

27、法兰密封面不平整、垫片损坏或螺栓松动,造成连接处泄漏;

28、焊接接头存在缺陷(如未焊透、夹渣、气孔等),引发泄漏。

29、补偿器失效,无法有效吸收管道的热膨胀位移,导致管道受力损坏;

30、安全阀、压力表等安装不符合要求,不能正常发挥安全保护作用。


五、输送泵、真空泵安全隐患

31、泵轴磨损、弯曲,导致泵的振动和噪音增大,甚至造成泵轴断裂;

32、叶轮磨损、腐蚀或堵塞,影响泵的流量和扬程,降低输送效率;

33、密封装置损坏,造成介质泄漏,对于输送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介质的泵,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

34、电机过载、短路、缺相运行,可能烧毁电机;

35、电气线路绝缘损坏,存在漏电风险,容易引发触电事故;

36、电机未按要求接地或接零,增加触电和火灾风险。

37、泵的进出口阀门未正确开启或关闭,导致泵抽空、憋压,损坏设备;

38、泵的运行参数(如流量、压力、温度)超过额定范围,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六、离心机安全隐患

39、转鼓腐蚀、磨损、变形,导致强度下降,在高速旋转时可能发生破裂;

40、主轴磨损、弯曲或断裂,造成离心机振动异常,甚至引发设备损坏和安全事故;

41、连接螺栓松动或断裂,使转鼓与主轴的连接不可靠,存在转鼓飞出的危险。

42、电机过载、过热,可能烧毁电机;

43、电气线路老化、绝缘损坏,存在漏电和短路风险;

44、离心机未设置有效的接地保护,增加触电危险。

45、加料不均匀,导致离心机振动过大,影响设备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46、超速运行,使转鼓承受的离心力超过设计值,容易引发转鼓破裂;

47、未按操作规程进行停机和卸料,可能导致物料残留、堵塞,甚至引发设备故障。


七、双锥安全隐患

48、容器壁腐蚀、磨损,导致强度降低,可能引发物料泄漏;

49、容器密封不严,在真空或压力操作时,出现泄漏,影响操作效果和安全性。

50、搅拌轴密封损坏,造成物料泄漏或空气进入;

51、传动皮带或链条松动、磨损,影响搅拌效果,甚至导致设备故障;

52、减速机润滑不良,造成齿轮磨损、损坏,增加设备运行噪音和振动。

53、真空度或压力控制不当,超过设备的设计范围,可能导致容器变形或破裂;

54、温度控制不准确,影响物料的反应或干燥效果,还可能引发物料分解、聚合等危险反应。


八、气瓶安全隐患

55、瓶体有明显的凹陷、鼓包、裂纹、腐蚀等缺陷,降低气瓶的强度和安全性;

56、气瓶漆色、字样不符合规定,容易造成混淆,导致错误使用。

57、瓶阀损坏、泄漏,无法有效控制气体的进出;

58、压力表、安全阀等安全附件未定期校验或失效,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气瓶内的压力异常。

59、气瓶超期未检验,瓶体的安全性能无法保证;

60、气瓶在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受到碰撞、暴晒、火源等影响,存在爆炸危险;

61、气瓶未按规定分类储存,不同性质的气体混合,可能发生化学反应,引发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