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域救援技术培训手册
章 水域救援基本常识
第一节 国际急流救援缘起
Swiftwater Rescue专业为河流激流救援人员设计,也就是处理白水河域的救援技术。因为救援的情况下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由于动水压力,救援条件必须涉及受过特别训练的人员使用绳索和机械的救援系统。主要目标是使用水的力量协助抢救濒危的人,在大多数情况下,有没有简单的方法来克服水的力量。世界各国就搜索和救难的专业单位而言,急流救生训练是相当新的救援技术与观念。1970年代急流搜索和救难在欧洲及美洲,主要是由山难救援团体和警察专门机构所执行。
1.大自然及人为因素之灾害:
全球气候暖化,圣婴现象使得(干旱与洪水)循环增加,这在欧美国家天气型态更加恶化。此外,全球更有很多的严重地震和风灾,以及人为灾害的可能性。1999年全球人口中约有6分之1暴露于这些天然灾害之下,且世界各国发现他们要准备应付这些事。在天气有关的事件中已经损失了超过美金550亿元。在美国,自然灾害事件是财产损失的最主要原因。例如,死于洪水的美国人比死于其它灾难事件中的要多。
1970年代,世界各国救灾单位已由火警服务开始,扩张其灭火以外的角色。每几年就订有新的救援项目,从EMS,然后主要专攻搜救训练,从捆绑绳索至狭窄空间、沟渠、严重倒塌训练,和所有水上,潜水等救援方面的训练。事实上需要救援的火灾属少数,而更多的医疗援助和救难需要去执行天然灾害勤务。这驱使行政官员去寻觅一些新的任务,以证明现存组织的正当性。所以,救难需求事实上在升高,如美国,近二百五十万的救火队员、七十万的EMS救护人员、一百五十万的警察人员和民间数十万名救难队组员们,现正接受新的救难任务之挑战。
2.急流洪水搜救:
1970年代早期,在美国急流搜救是由西部河川泛舟教练和独木舟人士组成,但主要是着重于自我保护,及尽可能安全地从事商业性质的新兴运动-泛舟(漂流)。救生衣和救生艇则是剩余的美国军事装备物资,独木舟和橡皮艇是基本配备。事实上,安全帽及抛掷袋还从未听过,而且在许多地方,泛舟者甚至没有穿戴救生衣。美国联邦河川局官员及警察,于1975年经由美国军方管道与协助,在加州组成救难小组,由拥有包括:潜水、攀岩、游泳等技能的军、警方及特别勤务人员组成,并创造一系列的技能训练,以因应救援被困于河川及水灾民众的成长需求。在此同时,有惊人数目的公共安全工作人员们,在美国东部河川救援时不幸溺毙,驱使美国联邦自然资源部门,开始统筹欧洲、美洲、大洋洲各救生、游泳、潜水、攀岩、飞行等专家们,进行(急流洪水救生)训练课程规划。
3.急流救生课程统筹:
1978年美国联邦救难专家Jim Segerstrom (吉姆格斯特罗姆)接受美国联邦政府聘任,统筹欧美救灾专家完成(急流洪水搜救课程),并为美国联邦紧急救援总署『FEMA』,训练首批种子教官,传授『急流洪水搜救III技术人员』课程,成员来自于美国联邦军警方。同年联合国(国际潜水救难组织)在他们的『潜水救难专家』规划课程中,也依规定加入Jim Segerstrom急流洪水搜救训练课程。美国联邦国会将此主题更进一步的发扬光大,至1980年为止,急流救生课程已发展至全美洲官方与民间搜救队伍,课程至今还在演进教授中。
第二节 河流危险因素
河流危险因素可分为大自然及人为因素所造成,每种因素都暗藏危机,能轻易夺走人命。危险因素包括水流力、水流危险区域、河道中障碍物、突出的礁石及断层、低水温、风灾与洪水等变化造成。
国内各地溪流山高水急,大部分戏水点溪水虽然清澈,较为静流的溪潭水域,但未经人工整理的溪床仍然高低不平,溪水的温度往往低于气温甚多,且从水面下到深层的水温渐层变化大,加上大部分溪流河道未经测绘量规划,所以戏水者往往得自己担负起本身的安全责任。
1.暴涨:
当风灾与洪水泛滥时,水流的困难度升高。而河道水面迅速暴涨时,救援更变为困难,且更具危险性。能见度不佳,清洁剂与肥料的大量使用,国内目前河流普遍有优氧化的情况,其中磷酸盐类使得藻类大量生长,悬浮在水中的藻类及污染物、微气泡等使得能见度降低,目前国内所有河流平均能见度已低于2公尺,使救援人员难以寻找水中物体。
2.失温:
低温会让你的判断能力降低。浸泡在冰冷水中过久,会让人体温度迅速的流失,有生命之危险。溪流温度通常低于一般自来水,在中高海拔山区水温甚至可能较气温低4到8度,低温使人易于疲累,甚至失温,加上水流的流动更是会大量快速带走体温,根据研究,静水中体温散失速度是空气中的25倍,但在时速8 km / hr的流水中,体温散失速度高达250倍,因此在进行救援工作时必须特别注意保温。
3.障碍物:
倒入河道中的大树、桥墩、突出的礁石…等,常无预警般出现,让救援时增加困难度。河床的地形影响水流状况甚巨,更是造成各种漩涡、回流或是上升及沈降流的主因。
河床地形大致有河中洞穴、下切岩块、突出岩块、沙洲、桥墩、拦砂坝等。漩涡以及涡流的形成原因是因为在河水行进的路线上碰到阻碍物,河水受到阻碍物的阻挡流速因而降低,并且有局部压力升高,表现出来的样子就是在阻碍物的上游面,河水似乎有堆积的现象,而水流在阻碍物的后方则会形成一股相对低压(看起来水面稍低)的尾流,因此四周的河水便向尾流填补过去,加上水流原本流向下游的速度便形成涡流现象,涡流向下吸引的力量其实通常不会很大(除非是很大的涡流或地形特殊,例如有大的阻碍物在水面下),它主要是把人或物牵引至涡流中心而且不易脱离,人们会因此而紧张,加上该区水流较为混乱,不论踩水或游泳都比较不容易抓到水,所以导致有涡流把人往下拉扯。
4.低水坝、暗礁:
当水流冲击以上障碍时,会造成一股强劲的涡流,它会陷住船艇或水中泳者。低水坝、拦砂坝的最大特征便是在其下方通常会形成深潭,此种情况与瀑布下方类似,深潭的深度甚至可达将近十米,倘若当时还有水流从上方奔流下来,也会造成涡流,此处水文极为复杂危险,若需在此区域作业最好携带潜水装备与绳索。
5.人为因素:
人工之障碍、桥墩、拦水坝、疏洪道、毒物…等。河流总是不容易归纳入单一个种类之内,而且地方或个别的解释可能引起误会。河流每年可能因人为的滥垦破坏及大自然洪水与地质的干扰,造成的极大危险因素!
第三节 绝对守则
1.绝对要穿着个人救生衣(PFD)
从很多水域救灾现场的录像内容显示,有许多站在水边的救难人员不是没穿救生衣,就是穿着不合身的救生衣或者扣带没有拉紧固定因而造成穿救生衣却没有用处,当这些救难人员发生意外,当局在受到压力可能会说「我们没有足够的救生衣」,这不该拿来当借口,如果你要这些人来从事救援工作,请发专业 PFD 救生衣给他们,并且规定他们一定要穿。
2.绝对要布署上游观查员,理想状况是河流两岸都有
急流或大洪水中,水里面可能有漂流浮木、家具、汽车、大型土石…等障碍物,或者可能是一波突如其来的大水,上游观测员便可以哨音或无线电通知救难人员避开危险。
3.救援的优先级,绝对是救者自己优先,第二是队友,被救者最后
一趟任务最好的结果是救援者能平安回家,而最好的次要结果是被救者也回到家;我们时常听到某人溺水然后某某人跳下水抢救,结果双双溺毙,这种悲剧不停地在发生,以后也不会停止,如果自己没有能力救援的话,请勿下水救援。
4.〝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内〞绝对要有预备计划
救灾现场瞬息万变,所以我们没有办法保证说「这样救百分百可以成功救援」,因此最好的状况是准备了一百种救援方式,就算前面九十九种方法都失败了,只要第一百个方法成功就是成功救援了。
5.下游处绝对要有多重的抢救预备方案
急流中的物体一定是由上游往下游移动,人当然也不例外,因此在救援失败时,救者和被救者将往下游处移动,所以,最好的状况是往下游处做好多重的救援布署,例如同时布署橡皮艇救援组、抛绳袋救援组、拦截索救援组、活饵救援组、IRB 操艇救援组…等,设置多重的救援关卡,当第一关失败时, 还有第二关、第三关…,借以提高救援之成功率。
6.救援绝对要保持简单化
救援训练中最简单的救援方式,需用到的人员、装备最少,花费的训练时间最短;然而复杂的救援方式则需要很多的救援人员与装备,并且一而再、再而三的训练才能使该项救援技术符合要求,因此造成一个盲点,在大部份的救者与指挥员中,复杂救援方式的记忆最深刻。当发生人员受困时,最先想到的救援方法往往都是复杂的而不是简单的,并不是说复杂的救援方法不好,而是复杂代表会产生更多的问题,并造成失败错误的倾向,因此救援保持简单化,即是根据训练及多方面经验,采用低风险的救援执行计划。
7.绝对要使用「正确」的救援装备
再次强调成功方程式:「训练、练习与经验才能有好的判断」。不恰当的装备已经导致许多失败的案例了,从实际面或法规面来看,每一个救援团队所选用的装备都是要让救援工作做的更好,尽管那些装备是特制的或者只是随地取材制成的。
8.若被水冲走或者游泳时,绝对不能让脚下沉
本则有以下四种技巧必需在专业指导下才能操作:
(一)进入或离开安全的缓流区。
(二)操作救援器材时。
(三)下水追逐受困溺者时。
(四)急流中有障碍物时。
这些技巧很容易伤到腿部,因此尝试操作时必须先经训练过。如果遇到人员陷于水中障碍物时,可以利用横过两岸的绳索先稳固受困者,可以使用这绳索将被救者往上游处拉而让他离开受困点顺流脱困。
国际上每年有近百人因为忘记这条法则而造成死伤,其成因主要为快速的流水与水底下的石块或其他障碍;若被水冲走,以基本的急流漂游呈仰式并且脸注视下游,此时膝盖微弯则脚后根会微低于屁股,若目视到障碍物可以用脚适时的顶开障碍物。本法则只有少数几个地方不适用,如果你处在安全区域,例如:露出水面的大石块后方缓流区或水流缓慢的水岸边。
9.绝对不要指望被救者会救他自己
身处受困情境的被救者与其他现场旁观者,大多产生心理层面的恐慌,因而发愣发呆,亦或动作缓慢且做一些没有目的的行为,回顾许多救援实境更证实了此种现像。过去发生直升机下放吊环,指示被救者将吊环套进身体并固定在腋下,结果被救者却套在屁股以乘坐方式或者直接用手抓住吊环,这在在救援情境中,受过训练的专业人员必须依靠自己的技巧与救援程序来完成任务,别指望被救者或其他旁观人员能够依你的指示来执行动作,否则一旦任务失败,在法律层面有可能被解释为行政怠惰或者疏失,并让你惹上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10.绝对不能在搜救人员身上绑住固定绳索
在急流中因为水流力量强大,绑住固定救者的绳索往往成为索命绳,过去已有许多死亡案例发生,因此,在急流中绝对不能在救者身上绑住固定绳索。然而现代已有发明一种释放绳,当救者遭遇危险时可立即脱离固定绳,挂接释放绳之救者必须常练习脱离之操作,因为紧急状况发生时,释放功能亦可能失效。
11.横渡救难绳索,绝对不能与水流方向成直角
这里指的不是高空的绳索,而是指贴近水面的横渡绳索,如果具张力的绳索与水面成 90 度角,当操作人员横渡时,抵达主流区时受强力的水流推拉绳索绝对会成〝V〞字型,此时救者根本无力与水流抗衡,而高张力绳索亦无从实时释放的情况下,造成许多救者罹难的不幸事件发生。
12.绝对不能站在紧绷绳索的弯角处,并且人的位置要保持在绳索的上游处
省力装置的应用让我们可以更简单的执行救援工作,但是绳索的断裂与装备的脱落我们仍然无法完全避免发生,而一旦发生,绳索转折的弯角处所蓄积的回弹力道已足以当作杀人武器,因此我们绝对禁止人员站立在紧绷绳索的弯角处;另外紧绷绳索亦可能受水流力量而强烈摆荡,站在绳索下游处亦可能被绳索击伤落水,因此人员要尽量保持在上游处。
13.接触到被救者,绝对不要失去他
在还没有把被救者安置在安全的环境下,我们都必需紧紧抓牢被救者,因为一旦失去,在法律层面有可能被解释为行政怠惰或者疏失。
14.消防头盔与不戴帽之间作选择时,绝对要选择不戴帽,因为会安全些
消防头盔是专门为灭火救援0 情境所设计,因此相当适合在火场使用,但是在水域搜救时,消防头盔的主要功能立刻英雄无用武之地,特别是人的颈椎相当脆弱, 过重且不透水的消防帽在强力水流推拉下,立刻增加数倍力量,那将会伤害穿戴者的安全。
15.积极原则
救灾单位亦应做好各种事前准备,包括人员、装备、训练、相互支持之资源、通讯、易发生事故地点之抢救布署、政策及法律规定…等等,不管是
第四节国际河流等级分析
第一级:容易级
很快地移动水流,有急而小的水波。很少障碍,障碍明显且稍微的训练就可避过。游泳者的风险轻微;自我援救是容易的。小波浪的水流,障碍少。
第二级:新手级(救援者经过基本救生训练过,是最容易驾驭它的)
清楚的河道不需观察。岩石和中等大小波浪容易被有训练的泛舟者避开。游泳者很少被伤害,偶有礁石和中等波浪,但很容易被训练有素之救援人员掌握。
第三级:中等级(急流中有不易避开的不规则波浪)
在快速水流做复杂的运作和在狭窄的通道做好船只操控通常是需要的;大的波浪或障碍物可能出现但是容易避开。强劲漩涡和有力的水流常常能被发现,特别在河面大的河流流域活动,对无经验的团队是被建议。游泳罕有被伤害,自我援救通常较为容易。高水流,不规则的波浪,可能不易避开,也可能淹盖船艇。在快速的水流与狭窄的河道,船只操控需要经过训练,如有大波浪或障碍物出现,也才能轻易地避开。
第四级:进阶级(有着长急流与强大波浪,更有多段危险区域)
强而有力的急流,是可预期的湍急与恶流。依河流的特性,它可能有大且不可避免的波浪、障碍物或紧缩通道,需要能在压力下快速操控。快速而可靠的急流与逆流,要决定是否立即通过或休息观察。可能必需优先观察这急流。伤害游泳者的风险是中度到高度,水流情况可能使自我援救困难。团队援救协助常为必要, 但需练习技巧。其中强力的翻滚流特别被推荐。
注解:
1.救援人员必须完成急流救生进阶以上之训练。
2.执行急流中任务时,能精确的操控船艇者。
3.依河流的特性,它可能有无法避免的波浪或危险区域。
4.需要有急流救生专家带队指导。
第五级:专家级(障碍多、水流湍急、险恶涡流)
水流极端地漫长、阻隔或非常粗暴湍急,将泛舟与水中活动者暴露在增加的风险中。水域可能包含大、不可避免的波浪、障碍、陡峭坡、拥挤的滑道、复杂而紧迫的路径。漩涡存在的可能性是小的、见到是狂暴或活动困难的急流。游泳是危险的,而援救甚至对专家而言时常为困难,适当的设备,高度的经验而且熟练的援救技术为必要。
注解:
1.常让救援人员增加救灾困难度。
2.河道中存在无法避免的大波浪,更有复杂而紧迫的水流路径。
3.下水救援为危险,对救援人员是很困难的任务。
4.除非有精良的急流救生装备,与接受过(高阶 R3 以上急流救援训练)者。
第六级:极端冒险级
这些水域几乎从未被尝试,而且通常证明是极端困难难测与危险。而援救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有适用专家组成一组,在有利的水流情况,在紧密的人员监视和采取所有的预防措施。极端困难与狂暴的急流。
注解:
1.救援机会几乎是不可能。
2.只适用救援专家组成之队伍,在有利的水流情况下,派遣人员陆空监视,和采取所有能够的预防措施。
第五节 国际河川救援与训练分级与类别表【N F P A# 1 6 7 0】
第六节国际急流救生级别
一、急流救生人员 Swiftwater Rescue Awareness:
认识及了解急流之危险性的人员,能确保自身安全并可从事防范之工作,或于现场协助联络与管制之任务,并能协助安全维护及装备器材救援。
二、急流救生工作人员 Swiftwater Rescue Operations:
具备急流救生基本常识及技术,可于急流救生现场担任团队救援之工作,并能执行安全维护及装备器材救援。
三、急流救生技术人员 Swiftwater Rescue Technician:
合格之急流救援小组成员,能实际执行中等或高度急流中救援,或协助医疗救护之工作。实际执行急流救生训练 Awareness、Operations 技术指导人员。
四、急流救生专家 Swiftwater Rescue Specialist:
具技术与经验之急流救生专家,执行任务时担任急流救生队伍之现场指挥员。实际执行急流救生训练 Awareness、Operations、Technician 审核人员。
五、急流救生指导教练 Swiftwater Rescue Instructor:
集救援经验与纯熟技术于一身之急流救生勤务与教育训练课程传承者。
实际执行急流救生训练 Awareness、Operations、Technician、Specialist 认证教练。
六、急流救生规划总监 Swiftwater Rescue Management:
国际急流洪水救援与教育训练规划 Instructor Team 统筹者。
第七节 急流救援编组与职责
一、急流救援队伍的编组:
现场指挥员、上游观察员、救援小组、后勤人员、下游与岸上确保安全员。
二、急流救援队伍的职责:
(一)现场指挥员:
负责统合该次搜救任务的所有单位与人员,并处理现场一切重大问题,所有参与该次任务的单位或人员要向指挥员负责。
指挥员要确保所有救援人员的安全、选择适当的救援方式、组织救援的执行编组并全程监督救援工作的执行(包含必要的撤离)。因为勤务指挥员是必须对全局负责的,所以指挥员最好是由官方的主管权责机关派任, 他可以再委任其他人士负责部分层面的工作,但指挥员仍旧必须为该次任务负全责。指挥员对于救援的细节不可涉入太多,应该要让下属单位能够依照层级获得一定程度的授权以提高效率,指挥员本身则要处理较大的面向、比较全面性的问题。
指挥员应该找一个较能观看到整个作业地区的建立明显的指挥所,并且能跟外界、上级、支持单位维持通联。指挥员本身不必要是技术能力老道的作业人员,他比较需要的是具有知人善任的能力;选择适当有训练且具资格的人做专长的工作,另外指挥员必须尊重专业,确实与专业人士彻底沟通,例如其可能指派专家分别担负绳索救援技术、紧急医疗、空中直升机救援等方面的联络官,所有下属救援单位依照报告内容向各联络官报告,再由联络官汇整后向指挥员提报,同时提出其专业的看法。
(二)上游观察员:
上游安全员布署在救援现场上游一、二百公尺处,负责封锁河道,不让其余人员及船只进入救援作业区,并提供上游河面的种种状况,同时对于无法阻挡突来的水面障碍则要实时对在救援作业区的所有人员提出警告,并且让救援现场所有人员知道,若有漂流物下漂的状况,则要停止救援的动作,并且注意安全;一般常用的通讯信号包含有哨音、手势、旗语、无线电、手机…等。当然在一次的救援行动中并不会用到上述全部讯号, 而且所使用的通讯信号所代表的意义必须再次互相确认。
(三)救援小组:
救援人员是实际从事救援工作的一群人,他们必须是最有经验、受过完整训练,技术又最好的人员,通常救援人员中会有一个救援组长负责指挥,救援组长再向指挥员负责。
(四)后勤人员:
在紧凑、危险、忙碌的救援行动中的安全维护者。其责任完全只是走在救援区域两边河岸,仔细审查是否有完全环节的疏漏,例如有人没穿
PFD、绳结有问题、救援者疲累等状况并且及时提醒救援人员改善或是回报指挥员以采取适当对策。
(五)下游与岸上确保安全员:
任务是预防有救援者或是受困者落水时能够在下游处迅速的以抛绳、拦截网、救援艇等方式立即将其救起,是急流救援任务的最后一道防线。
急流救生队伍部署图示
第二章 河流特性基础认知
实施水域救援行动的前提是必须要对河流、流水等理论知识有个清楚的认识和掌握。
一、河流的特性
下面介绍一下河流的六大特性。
(一)能见度
由于人类的生活农作垃圾及城市工业的废水废料排放,致使河流聚集了大量的藻类物质、微气泡、污染物等,进而导致水域能见度降低。如果能见度低于2米的话,救援人员就很难寻找到水中的物体。
(二)温度
自然水域的温度通常低于自来水的温度,在中高海拔地区的水温甚至可能较气温低4~8度,低温容易使人疲劳,水流会迅速降低人的体温。根据研究表明,静水中体温散失速度是空气中的25倍,如果流速在2米/秒时,体温流失速度是空气中的250倍,因此在抢险救援时必须特别注意保持体温。
(三)流速及变化规律
所谓流速就是水质点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通俗的讲就是水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估算水的流速:向河流中扔一个漂浮物,然后看漂浮物在单位时间内流动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流速。
流速变化有这样一个规律:河流内湾的流速较慢,水位较浅,石块、杂物较多;河流外湾的流速较急,水位较深;河流中心区域流速最高,近岸位置流速最低。
河流的水流速度横切面图
(四)水流量
救援人员需认识基本流水理论,例如水流速度、水力等。流水理论对于救援人员在水中救援时所进行的现场评估,有非常大的帮助。
1.河流动力
如果要知道流水由上游多条支流汇聚成一条主河流后,每秒钟有多少立方米水量流至下游的低洼地带,我们可以将河道的平均深度乘以平均阔度,再乘以流水速度,便可以知道每秒钟有多少立方米水量流至下游的低洼地带。
2.计算方法
水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河道过水断面的总水量。通俗的讲就是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水从上游流到下游。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公式来估算流量:河道的平均深度、平均宽度、流速三者相乘。
河流平均深度(米)x河流平均阔度(米)x流水速度(每秒多少米)=每秒钟有多少立方米水量。
如河道的平均深度及平均阔度如上图不变,但流水速度改变,便会直接影响流水的水量。从上面的公式我们可以看出,流量与河道平均深度、宽度和流速是成正比的关系。因此,随着流速、流量等变化,我们在救援的过程中危险性和难度也在不断变化。
3.水流速与力量换算公式
1 英哩=1.609公里 。
1 英呎=0.3048公尺。1英磅 = 0.45359 公斤。
船艇海上航速换算公式:1 节=1 海哩=1. 852 公里。
4.水力与水流速度
水流力量的概念:简称水力。计算公式为:F=ρsv2 。其中,F为水力,单位牛(N);ρ为水的密度,1000千克/立方米;s水流垂直冲击的面积,单位平方米;v水流平均速度,单位米/秒。从公式可以看出,水力与作用面积成正比,与流速的平方正成正比。
不同的流速,对人的脚和身体以及翻覆的舟艇所承受的水力也不同。
如下表可以看出一些规律:如流速增加1倍,同一部位所承受的水力就增加4倍;如同一流速的情况下,不同部位所承受的水力比例为1:2:10。
水流速度 (米 / 秒) | 所 承 受 的 水 力 (千克) | ||
脚 | 身体 | 翻沉的艇 | |
1 | 7.6 | 15.2 | 76.1 |
2 | 30.4 | 60.7 | 304.4 |
3 | 68.4 | 136.8 | 684.9 |
4 | 121.8 | 243.7 | 1208.6 |
5.方位认知
在水域救援中,救援人员必须清楚掌握河流的方位,如上游、下游、左岸、右岸等方位。
上下游的确定。广义上讲:近水源的方向为上游,近入水口的方向为下游。我们以享有世界内河运输最繁忙、运量最大的通航河流长江为例,自正源头(沱沱河)至湖北宜昌市南津关为上游,南津关至江西湖口为中游,湖口以下至长江入海口(东海)为下游,这是从整条河流的角度来考虑。当然,我国的黄河、淮河、珠江、黑龙江等几大内河水系都有上中下游之分。对于一般的河流来讲,水流流过来的方向就是上游,反之就是下游。
左右岸的确定。面向下游,左边就是左岸,也可称为北岸;面向下游的右边就是右岸,也可称为南岸。这样我们就能准确的确定方位。
6.主流域
河道往下游流动之主要水流域。
(一)常态出现于河道中央(如遇障碍时会改变主流,方向会转移至河道左右两侧)。
(二)其流速从底部到表层而有不同,故又称〝分层流〞。
(三)通常越接近水面流速越快,水底的流速则较缓慢。
(四)河道中无障碍、水最深、水面流速快为其特色。
7. 渡口角度
1. 船艇或游泳者应对动态水流的角度。
2.渡口角度是水流航向河道上游的:『45度角』。
3.横渡之人或船,其行进方向与水流方向呈45度角,可使水流对于横渡之人或船,产生最大的横向推力。
第三章 水域救援灾害事故类别和技术分类
1.水域灾害事故类别
水域灾害事故主要包括:
1.内河湖泊船舶搁浅翻沉事故。
2.车辆、列车、飞行棋等交通工具坠水事故。
3.洪涝灾害城市、乡镇群发遇险事故。
4.落水遇险事故。
5.孤岛遇险事故。
2.水域救援技术分类
水域救援技术主要包括岸上救援技术、舟艇救援技术、入水救援技术和绳索系统救援技术。
1.岸上救援是指采取接触救援、抛投救援等技术方法营救水域遇险人员的行动。
2.舟艇救援是指使用动力冲锋舟、橡皮艇或者无动力橡皮艇营救水域遇险人员的行动。
3.入水救援是指采取涉水救援、游泳救援、潜水救援等技术方法营救水域遇险人员的行动。
4.绳索系统救援是指救援人员使用绳索救援技术,通过搭建绳桥,利用绳索制造救生通道进行施救的救援行动。
第四章 水域救援装备
主要用于水面上的救援
水域救援专业防护装备
1.水域救援头盔。以强化聚合物制成,内有泡棉、质轻舒适,其上有开孔用于透气和排水,为避免妨碍视线和增加阻力,均以无帽檐形式设计,用于水域救援时对头和耳部提供保护的专用防护头盔,具有排水孔,在水中浮力应大于自重。
2.水域救援专业救生衣。水域救援时要穿着专业救生衣,而模块化浮力背心(PFD)是较为理想的选择。在模块化浮力背心的背部中央有一个扣环,对于携带绳索救援时十分方便,而前部的快卸装置可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快速解开扣环,摆脱绳索。
3.水域救援鞋。主要用于保护脚和脚踝,便于在崎岖不平的河床上行走,具有高帮、防滑、贴脚、穿着牢固等优点。
4.水域救援服。为防止水域温低导致救援人员出现疲劳、抽筋、失温等问题,救援人员必须穿着水域救援服。
用于保护水域救援时对躯干、颈部、手臂和腿部提供保护。
分为湿式救援服和干式救援服。
(1)湿式救援服
厚度:1.5mm~5mm带有钛涂层的氯丁橡胶材质可以在寒冷的温度中提供非常好的热反射性能,同时保护身体承受轻度擦撞。
(2)干式救援服
全密封完整提供热反射性能,使得救援人员可以在水中长时间的浸泡,保持精神和身体的救援能力,同时隔离污染水域,避免救援人员感染。
5.水域救援手套。水域救援手套是以复合面料制成,手掌面有防滑人造皮层设计,便于救援人员在水中操作,用于保护手和手腕的专用防护手套,具有耐磨、耐撕破、防水等性能。
6.抛绳包。外观为包状,其底部有重物并且包裹浮水材质,绳包内通常收纳20-30米长的漂浮绳。当被救人员距离岸边不远时,救援人员可以将绳包抛给被救者实施救援。
7.救援小刀。以单手操作的折叠刀为宜,且有2厘米的锯齿部分便于切割物体,刀柄尾端要有腕绳预防掉落。平时应固定收于浮力背心的专用口袋内避免意外展开伤人或丢失。
8.哨子。以无滚珠的哨子为宜,因为滚珠在水中浸泡后很难发出声音,可作为信号连络与求救时使用。应选择无滚珠种类,滚珠容易被尘土、水、口水而卡住,用力吹亦会将滚珠卡在哨子里。
9.水域救援专用牛尾绳。与救生衣上的快速脱离装置配合使用,具有可观的伸缩性能。
10.照明设备。夜间照明或求救使用。如:探照灯、手电筒、闪光器,需考虑电力持久及防水性,所有器材均加挂手失绳。
11.冲锋舟
用途:用于湍急洪水、江河上运载人员和物资等抢险救援。
性能及组成:由高强度玻璃钢模压成型,具有强度高、运载量大、速度快等特点。
维护:使用后及时清洁保养,清除杂物,避免强烈碰撞破坏船体。
种类:分为无动力和有动力
用途:用于江河、湖泊等较平稳水流中运载人员和物资。
性能及组成:采用优质的材料厚度0.9mm 的PVC双面涂层气密布手工粘接而成,多气室安全结构设计。
维护:使用后及时清洁保养,清除杂物,避免尖锐物和坚硬物碰撞船体,造成破损。
合理选择装备,提升救援效能。舟艇的选择方面:冲锋舟由于船体较硬、吃水较深、承载量较大适合在开阔水域、城市内涝等环境中承担人员物资转移。IRB动力式充气艇相对造价低,体积小,运输方便灵活,吃水浅,材质耐撞,可以弥补很多冲锋舟的弊端,在激流区、村庄搜救救援中效能突出;
14.摩托艇
用途:用于急湍和危险水流快速实施救援。
性能及组成:主要由船体、内置式汽油机、柴油机或涡轮喷气发动机,操控系统等组成。
维护:严格按照摩托的使用和操作要求,传动装置必须进行经常性的保养,保证油电的待命状态,使用中要避免强烈碰撞破坏船体。
15.冲锋舟驱动马达
用途:为冲锋舟、橡皮艇提供动力。一般在激流水域(水域较浅)的环境中在橡皮艇上安装30匹马力的马达,优点是小巧,轻便,方便驾驶员采取利用马达采取各种规避动作。在复杂水域环境(水域内多障碍物,水深较浅)建议在马达螺旋桨处按章防护罩,可以有效保护螺旋桨。在开阔水域一般使用冲锋舟,配备40匹马力以上马达。
冲锋舟由于船体较硬、吃水较深、承载量较大适合在开阔水域、城市内涝等环境中承担人员物资转移;IRB动力式充气艇相对造价低,体积小,运输方便灵活,吃水浅,材质耐撞,可以弥补很多冲锋舟的弊端,在激流区、村庄搜救救援中效能突出;明确冲锋舟和橡皮艇搭载发动机的功率,随艇配置挠钩、钩梯便于靠近目标和转移被困人员,主要随艇器材要“一用一备”。
性能及组成:主要·由二冲程 2气门发动机、船尾板、传动装置、驱动装置组成,根据型号不同,功率从10-60匹马力不等。
维护:严格遵照要求使用和操作,传动装置必须进行·经常性的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