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火灾扑救
一、超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
(一)火灾蔓延途径多,易形成立体火灾。
由于超高层建筑的电梯井、电缆井、管道井多,火灾发生后易形成“烟囱”效应,造成烟、火迅速向上蔓延。同时,由于水平通风管道多,其烟和火容易沿吊顶夹缝、走道、管道等向水平方向扩散。因而超高层建筑火灾一旦失控,极易形成立体火灾。
(二)人员疏散困难,易造成群死群伤。
超高层建筑由于结构复杂,功能多样,人员密集。发生火灾时,一方面内部人员自己疏散时往往因高温、烟气充满建筑物内,能见度降低,易造成惊慌和拥挤,踩死踩伤,甚至出现人员跳楼事件。大家都清楚,被困人员在浓烟中停留4-5min就有死亡的危险,因而超高层建筑火灾极易造成人员窒息、中毒死亡,造成群死群伤;另一方面外部救援时,由于缺乏空中救助设施,不能从高空及时营救人员。加之现实中登高消防车远不能满足超高层建筑发展需要(目前,登高消防车无论是数量还是高度上都很难满足超高层建筑火灾发展的需要)。因而救援人员往往只能“望火兴叹”。
(三)火灾荷载大,易形成大面积燃烧火灾。
超高层建筑由于其种类繁多,有住宅楼、宾馆、商场等综合楼,其功能多样,有宴会厅、歌舞厅、展览厅等,可燃装饰材料多,如吊顶装饰、塑料墙布、窗帘等,有的管道管件、电缆材料等都为可燃材料。同时,由于室内陈设的可燃物品多,如化纤地毯、装饰画、沙发、办公以及生活用的桌椅等等,一般住宅楼的火灾荷载密度可达35-60kg/㎡,高级旅馆可达45-60kg/㎡。所以火灾一旦发生,极易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大面积火灾。
(四)建筑高度高,补救难度大。
一方面,超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往往登高车达不到着火楼层的高度,主要靠室内楼梯或电梯登楼灭火。当消防电梯不能使用时,消防队员只能从楼梯间登楼灭火。由于楼层高,灭火救援人员攀登一定高度后,体力下降,严重影响灭火战斗救援行动;另一方面,火灾发生后,一般整个超高层建筑都停电,加之火灾时产生的浓烟,室内能见度降低,也严重影响灭火战斗救援行动。
(五)指挥难度大,协同配合意识不强。
超高层建筑一旦发生大火,往往因为到场的地方领导和消防部队的各级领导多,由于各级领导到达火场的时间不同、到达的位置不一样,了解掌握的情况不同。加之参战队伍多,涉及到灭火、救人、后勤保障、社会联动协助等方面,火场上容易产生不同的意见,有时甚至是命令“事出多头”,让基层直接参战官兵不知所云。另外,超高层建筑体积庞大,通讯死、盲区角较多,以及火场环境嘈杂,火场内部与外部联络容易出现通讯不畅,往往造成火场上命令难以迅速贯彻执行,现场指挥难度大。甚至有些基层战斗中队官兵由于绝大多数时候是独立开展火灾扑救任务,往往会造成协同配合意识差,凭经验灭火的现象。
(六)楼上坠落物多,影响灭火作战行动。
超高层建筑燃烧范围大、火势猛烈时,外墙和内部平顶采光玻璃、广告牌、空调辅机等会受热坠落,尤其是玻璃坠落下来会刺破水带、危及人员和车辆器材的安全。灭火过程中产生的“飞行尖刀”严重威胁着消防官兵的作战行动和作战进程。
(七)局部空间易发生爆炸的危险。
超高层建筑,尤其是全封闭式的超高层建筑内可燃物燃烧产生的不完全燃烧产物聚积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浓度极限,遇到着火源便会在瞬间发生爆燃。爆燃产生的冲击波能使玻璃破碎,建筑物构件损毁;爆燃产生的热辐射能使火灾区域温度陡然升高,可超过1000℃。从国内外消防科研部门实际测试的数据得出发生爆燃的时间,通常在起火后的6-7分钟,最早为4分钟,最晚为15分钟,而这时正好是消防人员到达火场战斗展开的阶段,对消防人员的安全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二、超高层建筑火灾扑救方法
(一)第一时间的力量调集
超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在发展阶段,其垂直蔓延速度为3-4m/s,水平蔓延速度为0.5-0.8m/s。而一般超高层建筑公共场所,平均蔓延燃烧面积为33-50㎡/min,灭火用水量约为0.2L/s.㎡,客房平均蔓延燃烧面积为15-20㎡/min,灭火用水量约为0.175L/s.㎡。根据其蔓延迅速,燃烧面积大,扑救困难,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的特点。为此,必须在第一时间内调集足够的力量,迅速抵达火场。坚持“一次性调足力量,快速救人灭火”的原则,同时强化优势兵力于火场,优化组合到场人员和装备。使之形成配套作战链。一次性调足力量,不仅是消防力量,包括社会力量。其次,在加强第一出动的同时,我们在到场后,应尽快形成战斗展开。指挥员要迅速掌控消防控制室情况,根据起火单位有关人员的报告,以及火场初步侦察情况,确定起火点、进攻路线、力量部署、供水方式和指挥部位置等,然后果断地下达战斗命令,快速展开战斗。
(二)准确迅速、全面细致的进行火情侦查。
通过全面细致的火场侦察,使消防指战员明确火场情况(起火部位、燃烧性质、蔓延情况、人员被困情况等),从而为指挥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实施正确的部署、采取正确的战术措施提供依据;为避免不必要的人员伤亡,积极正确的贯彻救人第一,准确、迅速、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指挥方针,夺取灭火作战的胜利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实施火场侦查时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法:
侦查的内容:
1、燃烧部位及范围,燃烧物质的性质,火势蔓延途径及其主要发展方向。
2、是否有人被围困在火场内,是否有人将受到火势威胁,人员所在部位以及疏散抢救的通路和办法,这点对超高层火灾的扑救尤为重要,因为绝大多数超高层建筑为人员密集场所,火灾时大量充烟后,最容易造成群死群伤,财产损失可以挽回,但人民的生命是无法挽回的。
3、查明火场内外是否有电,以及切断电源和预防触电的措施。
4、有无需要疏散和保护的物资
5、已燃烧的建(构)筑物(燃烧物体)的结构特点,构造形式,耐火等级等,有无倒塌的危险,是否威胁到毗连(邻)的建(构)筑物或物体,是否需要进行破拆等。
6、起火建(构)筑物内的消防设施可利用情况。
(三)合理利用灭火战术,有效进行火灾扑救。
进入火场,展开灭火战斗,将为扑救火灾赢得时间。而超高层建筑周边绿化地、喷水池、停车场及服务区,会严重阻碍大型特勤车辆,特别是登高车、云梯车的靠近和作业;着火层扭曲变形的建筑构件、门窗、坍塌的楼梯、屋面、隔墙,阻碍了战斗员进入火场,限制了战斗员作业的场地;战斗员不间断的作业,灭火器材的不足,个人防护器材的间断补给,削弱了部队整体战斗力。超高层建筑火场上这些因素的存在,将会使灭火战斗贻误有利战机。只有各消防官兵、消防队通过相互协作,才能使看似独立的人员、物资疏散,火场破拆,火场器材、战斗员的补给等灭火行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灭火过程中重叠、交叉进行,才能缩短抢险、灭火时间,减少各种额外损失。同时,灭火救援力量到场后要在搞好火场侦察的基础上,迅速成立火场指挥部,统一指挥,协同配合,组织好战斗保障工作,维持好火场秩序,加强通讯联络保障,组织好救护工作,一般应采取内攻为主,辅以外攻的战术。
(四)坚持“救人第一”思想,疏散和抢救被困人员。
超高层建筑一旦起火,灭火救援人员在扑救超高层建筑火灾时,必须坚持“救人第一,科学施救”的指导思想,正确处理救人与灭火的关系。一般而言,火势垂直蔓延速度快,热、烟、毒气危害极其严重。人员多,在疏散时,呈群集状态,人们行走速度随人流密度增加而缓慢,据资料统计,人流密度1-5人/㎡时,水平行走速度为1.35-0.6m/s,在楼梯上垂直行走速度比烟火蔓延速度还慢得多,加上能见度低,毒烟熏呛,恐惧心理状态,会造成行为上的惊慌失措。若疏散救人不及时,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五)科学、合理、安全破拆。
需要破拆时,破拆要遵循“科学破拆、合理破拆、安全破拆”的原则,对玻璃幕墙破拆时要安排专人进行安全监护,防止碎玻璃落下后对地面的人员、车辆和装备造成伤害。要防止误拆超高层建筑重要构件、承重墙体,以及易燃气体管道,供水供电设备。在超高层建筑着火层以上破拆时,应避开着火层突破外壳的一侧,防止火势向上蔓延。星级宾馆、写字楼通常都有内部通用(万能)钥匙,分为全楼、局部或单层通用,既有金属钥匙,也有电子钥匙。火场指挥员应向有关人员索取,以便及时开启门锁、打开通道,避免不必要的破拆,减少经济损失。
(六)搞好火场排烟降毒,确保灭火战斗有序。
超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烟雾向上蔓延速度极快,普通的超高层建筑物发生火灾时能够在30s左右烟就可窜至顶部,而浓烟下人们1-2min就可能昏倒。据统计表明,超高层建筑火灾,50%死亡人数中都是被烟气毒死的。因此,为了确保灭火战斗有序进行,如何做好排烟降毒是扑救超高层建筑火灾的关键之一。
(六)增援力量要快速强大,后勤保障要有力。
火场指挥员应根据超高层建筑火场的火势变化,适时考虑调派增援力量。对增援力量的参战,要克服以往请求增援力量太晚,增援队任务不明,联络不畅,增援队到达现场后只限于火场清理工作等不良现象,切实发挥增援队的战斗力。当其到达火场后,火场指挥员应当交代清楚整个灭火战斗的策略,使其领会作战意图,明确作战任务,然后部署灭火力量。在灭火过程中,要确保与增援队的无线通讯联络畅通。
(八)搞好火场协同配合,切实注意火场安全。
扑救超高层建筑火灾,协同配合特别重要,因为投入的人员和装备特别多,必须加强组织指挥,成立火场指挥部及前沿指挥所,搞好各战斗区段、各“兵种”的协同作战。如:北京“2.9”央视火灾现场,在成立了以公安部领导为火场总指挥部后,又把四个方向分为四个战区段,各参战官兵、工程技术人员、后勤保障人员、明确职责和任务,协同配合,才成功地扑灭了火灾。
几点建议:
1、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甲车指挥在途中与报警电话进行联系,掌握主动资料,以便进行途中的战斗动员。
2、到场后在人员疏散方面,要求民警和保安的配合,对于疏散的人员要求他们进行集中休息,并进行人员的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