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 “ 吃烟人 ” 讲讲灭火的手段!!
回顾
对很多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困惑的问题。本文试着给出这些问题的答案。个人认为这些事项包括:战略目的、战术方法和技术手段的选择。
要安全成功地处置一起火灾事故,首先要确定以下几个方面的选择:
● 战略目的
● 战术方法
● 技术手段
外攻压制了火势,减少了热辐射对被困人员的影响,为他争取了更多时间。
上图所示的情况可谓万分危急,火势发展太快,被困人员要忍受不断增强的热辐射,他实在忍不住跳楼的几率有多高?
在短短两分钟时间内,火势就从发展阶段到全面燃烧阶段……而且还有一名被困人员在阳台上。
火势几乎马上就被压制,被困者的情况不那么危险了
如果没有蒂尔特消防员们快速专业的处置,被困者可能会是完全不同的命运。只有通过年复一年严格的训练才能达到这种水平。近几年来蒂尔特消防在火场上贯彻执行了一系列新的理念。
1 、技术手段
下一阶段需要决定的是技术手段。
通常情况下,为达到一定的战术目标基层指挥员或战斗员会选择相应的技术手段。毕竟要达到一个目标有很多种方法,先让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对房屋的内攻。
决定了战略进攻和内攻战术,接下来很多消防站都会自主地选择常用的水带;一些会用高压水带,一些则用45mm低压水带。有趣的是我们有很多美国同行用70mm作为进攻水带。
接下来进攻小组有多种方法在门口布置干线:
1.使用高压水带时,要铺开备用余长,余长可以留在水罐车处、门口或者两处都留;
2.使用低压水带时,可以用双卷法或折叠法收卷的水带,或者使用水带卷盘。
网络配图
如果前门被锁住了,同样也有相应技术手段使你通过。这些技术归于“破拆进入”类。
如何开门也需要选择,是用哈里根还是一般的撬棍?或许门上有可以击碎的玻璃,那门就可以从里面打开。
图10
图11
这种带窗的前门,打碎玻璃比用哈里根简单得多。
门一打开,根据现场情况很可能要实施进门程序,其中也有多种选择,如果是户外门,那一般不需要进行烟气冷却,但是否需要行进至房屋内部进行烟气冷却?
内攻组进门后,他们与水带一起前进,每名队员分布在水带的哪些位置?他们是在水带中段紧紧靠在一起?还是相互之间相隔几米?他们带了一盘水带用来延伸吗?这些问题要根据现场的布局来决定。
他们是否处在一条宽80cm的走廊内?如果是的话那必须保持一个接一个靠在一起。会有人在门口对门的开口进行控制吗?根据内部烟气量是否需要对烟气进行冷却?如果需要,是用开花水长点射还是短点射?谁手上拿着热成像仪,看的频率?
试想在1米宽的走廊顶部,烟层有半米厚,在走廊尽头,烟从一扇关闭的门上部裂缝冒出。
他们(内攻组)迅速前进,周期性地用开花水对烟层进行短点射,随后从热成像仪中了解到烟气温度不算太高。
当他们到达门口时,又有几个新的选择:在大门口控制门的人需要转移到这扇门来吗?或者他们使用阻烟器?
阻烟器安装好以后,需要进行新的进门程序,这套程序跟进入大门时不同:开花射流首先对内攻小组上方的烟气进行扫射,而且由于能见度大大降低,团队协作更加重要。
内攻小组进入房间后,可先用热成像仪环视。我们看得见火吗?从这个位置出水能否直接打到火焰,还是我们必须继续深入房间内部?
房间内充满了高温烟气,需要被冷却,这不是选择,而是必须的任务!但是我们还是要选择冷却的程度和方法。如果是一间大客厅,那应该选择开花长点射。
随着内攻小组深入房间内部(由于他们已经行进了相当长一段距离),“水带管理”会越来越重要。这里也需要作出正确的决定。如果一开始就带了一盘备用水带做延伸,那么处理这个大客厅就有足够的余长。如果没有(备用水带),那内攻组水带可能不够长,其中一名队员就要返回去拽水带。又或者,基层指挥员安排所有四人在进攻路线上。
在这种情况下就有两人进行水带管理,他们也可以处理好门的开关或安装阻烟器。
一段时间后,内攻小组会发现着火点。同样,他们需要选择如何将火灭掉。对处于发展阶段或通风不畅的火灾,直接射水是正确的选择。在这些情况下,一般都选择直接进攻。
但假设内攻组打开门发现火势处于全面燃烧阶段,那通常会选择间接进攻(在比利时称作“多点进攻”)。
在执行这一战术时,首先是队员之间需要保持通讯,可以确保良好的团队协作。其次,基层指挥员甚至是总指挥都要保持无线电通讯。
在这里做出正确的选择也很重要。通讯太少达不到效果,太多会影响到火场内正在进行不同任务的其他组员。
现场指挥部本来就要考虑很多事情,手台使用过于频繁只会使他们头大。因此大家在使用手台前先考虑清楚要说什么。
内攻战术有以下技术:
· 将水带延伸至前门
· 破拆进入
· 进门程序
· 门的控制
· 使用热成像仪
· 纵深水带管理
· 烟气冷却:长点射、短点射
· 安装阻烟器
· 直接或间接灭火
· 通讯(电台)
以上按顺序细分了“内攻战术”,这样的分解同样适用于其他战术,也存在一个战术需要多个技术的情况。
通常单个技术有多种选择,要根据内攻人员的实际情况择优而选。如果既要选得正确,又要执行得漂亮,那充足的培训和练习必不可少。
2 、谁来做这些决定?
上文中罗列出了火场上所有要做的决定,但并未清晰地给出由谁来做这些决定。
图 12 模型:通常火场情况下,各个级别人员的职责
图12标明了每个人在火场中处于指挥链上的位置:总指挥、基层指挥员、各个班组。
理论上,当每个人按自己的意愿做决定时都要承担一部分责任。对总指挥来说这个责任就是利用手头所有资源确保行动成功和参战人员安全。
基层指挥员要为车上的战友们负责,他接到总指挥任务,要确保他的人尽全力完成任务。
而两人小组的责任则要小得多。如果两人之间有一名班长,那他就应该领导这个小组。
在没有明确领导的情况下,他们必须一起做决定。上级会给他们任务,他们必须尽全力而为。
最简单的情况是总指挥与基层指挥员同时到场,两人同时进行现场评估。
随后总指挥确定战略目的。他可以选择一到两个战术方法,也可将战术选择权交给基层指挥员。
如果火灾很严重(例如:养老院),总指挥还要协调联动其他单位:是否还需要更多的救护车。很显然,总指挥能做哪些决定有自由的空间。但他必须决定火场的战略目的。战术方面更多的是灰色区域。
在一般房屋火灾中,总指挥会决定战略目的和战术方法,如果情况变得复杂,他会把战术层面的决策权分配给水罐车指挥员。
当总指挥和基层指挥员同时到场时,基层指挥员可以加入现场指挥部参与现场评估。如果情况允许,他们可以简短地商讨战略目的和要执行的战术方案。
在通风不畅的火灾中,火势的发展通常会停滞,两个指挥员在下达命令前大约有30秒的时间进行讨论。
当基层指挥员执行现场指挥部决定的战术行动时,他有一定的自由空间,甚至可以选择技术手段。
任何情况下,他都要给两个小组下达任务,如果他只是将战术目标告知小组,那小组成员可以自行选择技术手段。
但基层指挥员也会明确战术任务的细节方面,甚至于决定(最重要的)技术手段,两人小组只需执行即可。一般房屋火灾中,基层指挥员会确定重要的技术手段,如果情况复杂,他可以把技术层面的问题全部交给小组。
战略目的-战术方法-技术手段这三者之间有一些重复的地方。如果各级指挥员都能做出明智的决策,那不管是一般房屋火还是更复杂的火场,战斗员都能很好地处理。
如果水罐车到场后,总指挥被耽搁还无法到场,事情就困难得多,特别是当基层指挥员还处于实习期间时。总指挥的所有任务都要落在他的肩上:确定战略目的、决定战术方法,甚至给小组指示技术手段。
他必须要权衡扑救火灾的效率与安全。他是待在外面等总指挥到场,还是跟内攻组一起进入火场?很多时候都进退维谷。
一些时候很显然内攻小组自己处理完全没有问题,那基层指挥员最好是在外部协调工作,但当危险系数很高时,基层指挥员最好在火场内指挥内攻小组。情况越艰难,大家越需要一个好的领导。
“以身作则,靠前指挥”
在美国,指挥员需要身先士卒。如果指挥员自己都不能以身犯险,那他就没资格要求队员们身处险境。所以在危险性较高的行动中,基层指挥员深入参与内攻是很有必要的。总指挥到场后,他必须出来做CAN简报,两人再商讨下步行动。
如果其他车辆(例如云梯车、供水车、第二辆水罐车)在总指挥之前到场,事情就会极度困难。如果云梯车和供水车上都没有随车干部,那首车干部别无他法,必须主持协调火场上的全部工作。这在相当艰难的环境下是非常重要的责任。
3、结语
这篇文章的主题不带有切实的科学性,文中所论也不是绝对的正确,可以看到对此有很多其他的观点。
指挥员了解要做出的决策非常重要:战略目的、战术方法、技术手段。在此之上整个机构对“指挥”这一特定的行为有清晰的认知。
在比利时,推广采用事故指挥制度(ICS)是今后需要提高的事项之一,因为现在(火场指挥中的)“灰色区域”太多了。